中心醫院環境信息公開
克拉瑪依市中心醫院環境信息公開
一、醫院簡介
新疆克拉瑪依市中心醫院成立于1956年,1994年5月跨入國家“三級甲等”醫院行列,是本市唯一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急救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擔負著克拉瑪依市及周邊地區313萬人口的疑難雜癥及急危重癥的救治及各項醫療衛生工作。
醫院1999年成為新疆醫科大學、石河子醫學院的臨床教學醫院,2012年12月順利通過衛生廳“三級甲等醫院”復審。2013年獲批國家級“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普外科等六個自治區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婆嘤柣亍?成為“新疆醫科大學克拉瑪依市中心醫院臨床醫學院”和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協作指導醫院;2015年血液腫瘤科獲得自治區第一批“癌痛規范化治療病區”,神經內科被國家卒中學會授予“卒中中心”。
我院總建筑面積為8.3萬平方米,外環境面積約43795平方米。全院共設科室62個。在冊職工1600余人,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672人,研究生146人,引進留學博士4人。開放床位848張。年均門診病人130萬人次,住院病人3萬人次,急診病人16.64萬人次,手術例數2萬例。
醫院平面示意圖
單位名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中心醫院
組織機構代碼:92890020-9
法定代表人:葉舟
生產地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準噶爾路67號
聯系方式:0990-6242238
管理服務主要內容:衛生事業
二、排污信息及防治污染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
(一)廢水治理
為規范醫院污水處理,保護醫院周邊環境,醫院修建醫療污水處理站,該處理站1-7月處理廢水105669立方,采用“乙級生化+二氧化氯消毒”的污水處理工藝,“余氯檢測”個人監測,出水標準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排放標準及《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的相關標準,污水經消毒后排放城市管網,由克拉瑪依市環保局定期抽樣檢測。
污水處理站
污水處理站流程圖
污水處理24小時值班室
污水處理設備
污水處理設備
污水處理相關規章制度及應急預案
污水處理記錄本
污水處理站安全巡查記錄本
(二)廢氣治理
1、鍋爐煙氣
醫院原采用三臺燃煤鍋爐供院內取暖及消毒所用。根據環境監測站對醫院鍋爐煙氣監測資料可知,克拉瑪依市環保局關于此區域禁止使用燃煤鍋爐,我院今年將燃煤鍋爐更換為燃氣鍋爐,現已開始動工改建燃氣鍋爐房三臺4 t/h,煙氣排放口:一個。計劃8月末停止燃煤鍋爐使用進行改造,全部工程計劃12月中旬完工。爐渣排放量583t/a,專車運至垃圾場處理。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2、備用柴油發電機廢氣
醫院備用發電機有兩臺柴油發電機,一臺為140KW,一臺為1500W柴油發電機,作為應急電源對所有醫療用房建筑的消防、應急照明和一級負荷供電。發電機僅在停電時運行,工作時間短。所產生的廢氣經過設備自帶的凈化系統處理后,對周圍環境不會造成明顯的影響。
(三)噪聲
院內鍋爐房天然氣鍋爐、鼓風機、水泵運行時噪聲聲級在70-90Db(A)之間,在規范范圍內。
(四)固體廢物
1、醫療廢物
醫院醫技科室、病房醫療廢棄物產生量157000kg/a。產生的醫療廢棄物屬于危險廢物,主要為:病理性、感染性、損傷性、藥物性、化學性類醫院臨床廢物、HW03廢藥物、藥品。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技術規范》醫療廢物收集間和醫療區、食品加工區以及人員活動密集區隔開,方便醫療廢物的裝卸、裝卸人員及運送車輛的出入。醫療廢棄物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辦法》,按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于加強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監管工作實施方案》的文件要求,將醫院廢棄物交由克拉瑪依融匯公司進行清運處理。
2、辦公、生活垃圾
醫院病房、行政辦公樓、廁所、食堂等處的辦公生活垃圾產生量為1826t/a,屬于一般固體廢物,采用垃圾桶收集后,交由克拉瑪依區環保局進行清運,日產日清。
3、污水處理站污泥
院內污水處理站污泥經無公害化消毒后由克拉瑪依區環衛局集中處置,固體廢物8670 kg/a。
4、水土保持及景觀綠化方面:醫院投入資金購置大量樹木、花草,鋪設柏油路面,現醫院綠化用地面積已達19140m2,占醫院外環境面積的43.7%左右。
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等意外事故應急預案
1、當發生或發現嚴重的醫療廢物流失、瀉漏、擴散等意外事故,責任報告人立即報告應急辦公室或總值班。
2、應急辦公室組織相關部門及人員確定流失、泄露、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3、組織有關人員盡快對發生醫療泄露、擴散的現場和醫療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他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
4、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露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它無害化處理,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避免擴大污染。
5、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應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最嚴重區域進行,對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6、工作人員應當做好衛生安全防護后繼續工作。
7、處理結束后,應急小組應對事件的起因繼續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發生。
8、根據事故情況,應當在48小時內上報市衛生局及市環保局,對因事故可能涉及到損害的相關人員進行醫學觀察及處理。
9、確認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得到有效處置后,有應急辦公室協同有關科室向應急領導小組匯報,經批準后關閉應急預案。
危險化學品泄漏應急預案
為了加強對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有效控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實施救援,把事故危害程度降低到最低點,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國家財產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切實做好危險化學品的保管、儲存及出現意外的處理方法,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應急組織、職責
組長:主管副院長
成員:蒙衛國 王金良 姜恒蘇 李現克
職責:應急小組負責危險化學品事故救援具體工作,負責事故現場應急處置、傷員救助、人員疏散等措施。負責救助結束后恢復和善后工作等。
二、應急措施
1、現場工作人員一旦發現危險化學品泄露事故,應立即向后勤服務中心領導、醫院領導及安全辦公室成員報告,報警時應明確時間、危險化學品種類、事故簡要情況、人員傷亡情況、泄漏程度等,并運用各種應急設施和器具,防止事故擴大。
2、應急處理小組接到報告后,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啟動應急預案。在事故現場設立現場指揮機構,確定應急救援的實施方案,根據化學品泄漏的擴散情況、危害所涉及到的范圍建立警戒區,組織指揮應急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集,用專用容器運至廢物處處理。并通知醫療、環保、消防部門對出現的傷員、火災、泄漏情況進行救治、滅火和擴散監控。
3、禁止無關的車輛和人員靠近,通知保衛人員在其周圍設立警戒線或豎立警示標識。警戒區內杜絕一切火源,禁止開啟非防爆電器。有組織、有序地疏散警戒區域和周邊的人員,撤離人員必須注意從上風側離開,進入建筑物的人員必須關閉門窗、通風等設備。
4、參加救援人員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必須按有關規定穿好個人防護用品,如:戴防護眼鏡、穿耐酸堿工作服、戴口罩、戴耐酸堿手套、必要時戴防毒面具或戴自給正壓式呼吸機。搶險人員必須站在上風口,避免酸、堿對人體的傷害。
5、當危險品泄漏情況被有效控制并根據現場恢復情況,由應急指揮領導宣布應急處理程序終止。但仍要繼續設置警戒線和警戒標識,對泄漏現場進行徹底清洗和嚴格消毒,檢測污染情況?,F場污染未徹底清除前,無關人員禁止進入。
6、污染控制后,生產和生活恢復正常,要對泄漏事件進行調查、總結。對引起泄漏的有關人員進行處理。
凈化水站安全風險應急預案
為有效的預防及時控制和清除醫療污水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為了防止本站可能發生產及安全事故,特制定本預案。
二、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本站可能發生生產及安全事故的各相關崗位。
三、醫療污水廢物管理部門:后勤服務中心
四、該預案由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宣布啟動,但發生以下情況,該預案應立即啟動:
1、大面積,長時間停電時;
2、發生重要安全事故時;
3、發現出水水質嚴重超標時;
4、濃鹽酸嚴重泄漏時。
五、組織機構和職責
中心醫院后勤服務中心凈化水站安全生產事故及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組 長: 分管副院長
副 組 長: 后勤服務中心主任
成 員: 綜合服務負責人、安全科科長、感染辦主任、污水處理站負責人
六、工作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明確職責、加強協作;
反應及時、措施果斷;全員參與、常備不懈。
七、安全生產事故及突發事件報告程序
1、建立安全值班制度,事件發生地的現場負責人、班組及個人都有責任在第一時間內向本站的負責人報告。
2、在事故、事件發生后,第一發現人應當立即報告本站負責人,按有關規定的要求如實通報上級。
3、從事故、事件發生至站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接到報告,不得超過一小時。
4、發生一般的安全生產事故災害,凈化水站負責人在一個小時內必須趕到現場;
5、發生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及突發事件災害,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負責人必須在三十分鐘內趕到現場,報告上級部門的同時要及時組織應急救援工作。
八、安全生產事故及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程序:
安全生產事故及突發事件→現場值班人員應迅速判明情況→上報凈化水站負責人→保護安全生產事故及突發事件現場→控制事態→組織救援工作→疏導人員→調查了解安全生產事故及突發事件簡要情況及傷亡人員情況→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