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醫暖患】救人,永遠排在第一位——全院上下一心,溫暖救治患者的故事
(通訊員:張冰、王園媛)救護車警笛長鳴,從和豐縣呼嘯著駛進我院急救中心。
車上,一個被車禍碾得支離破碎的生命奄奄一息。死神揮舞著鋒利的鐮刀,隨時準備落下致命一擊。
醫護人員將這個虛弱的生命護在臂彎下,用精湛的醫術一次又一次擋住死神瘋狂的進攻,用醫者溫情為這個生命撐起一片暫時安全的天地。
他們緊緊握住患者的手,語氣溫柔而有力:別怕,我們會拼盡全力保護你!
輸完液就上崗,她說:分秒必爭
4月3日晚10時,急救中心接收了一位命懸一線的老年女性患者。
一個小時前,老人經歷了一場可怕的車禍。意外殘忍地奪去了她老伴的生命,她因傷勢過重,被緊急送往我院治療。
急診科醫生為她做了全身檢查,發現老人不僅全身多處嚴重外傷、多發性骨折、胸腔積液,還出現了胸外傷最嚴重的并發癥——主動脈夾層。簡而言之,就是胸部的主動脈上出現殘損破口,如果不及時手術,患者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經過多學科會診,老人被送往我院血管外科病房做術前準備工作。
老人要做的手術叫作“夾層動脈瘤腔內隔絕術”,是難度級別最高的血管外科介入手術之一。這樣高難度的手術不僅需要血管外科、麻醉科、醫學影像中心、重癥監護室、胸外科、介入手術室等多學科配合,還要從外地調運相關耗材,準備工作極為繁瑣。
在這臺復雜的手術中,介入手術室扮演著“樞紐”的重要角色。作為我市及周邊地區唯一一個專業化介入手術室,這個由6名成員組成的小團隊日夜奔忙,只為確保每臺手術安全運轉。4月3日11時,護士長石燕接到手術通知后,立即組織團隊著手準備工作。4月4日上午11時30分,準備工作基本就緒。
就在即將手術的關頭,石燕頭痛的老毛病又發作了,可她沒有退路,作為介入手術室的護士長,她需要負責手術整體的組織協調,必須全程在場。為了不耽誤患者手術,石燕咬牙輸完液,迅速回到了手術室。就在這時,患者從血管外科被送到了介入手術室。
老人的狀態讓石燕揪心。她一邊詢問老人的身體狀況和既往病史,一邊輕柔地握住老人的手,希望給予她一些溫暖。她知道,在手術室,醫護人員是患者唯一的依靠。
“車禍……老伴沒了?!崩先似D難地從齒間擠出這幾個字,可能是剛遭受了巨大的打擊,說話時,她的表情幾乎是木然的。
這種無聲的悲傷刺痛了石燕的心,盡管經歷過種種生離死別,她仍無法平靜地接受生命的逝去??粗先吮卉囕喣霐嗟氖种?,她忽地想到了自己多年前也曾因意外斷指:當時她在上班途中不慎被夾斷小拇指,由于介入手術室人手緊缺,為了不影響手術進度,她縫合完畢后繼續回到崗位上,承擔力所能及的工作,斷指恢復期間,她沒有請過一天病假。
“阿姨,我知道你很痛?!备型硎艿氖啻瓜马?,眼神澄澈,聲音細柔:別擔心,我會一直守在你身邊。
不舍病人受苦,他說:全力以赴
時針指向4月4日12時。
照片為早期拍攝
麻醉醫師陳旻看著老人的血氧飽和度指標抱臂嘆息——老人的血氧飽和度僅有70%,遠低于正常值。如果不找出導致血氧飽和度過低的原因,可能會導致術中出現意外情況。
“會不會是胸腔積液加重了?”慎重起見,陳旻提議再為患者做一次增強CT,以明確胸腔積液情況,提前做出相關處理。
可是,老人傷勢嚴重,任何小動作都有可能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若是將老人再次運送到CT室做檢查,即便再小心,老人也難免再遭一次罪。
介入手術室技師王博額頭上沁出細密的汗珠,他知道,這種情況下挪動老人并非上策,利用現有的條件讓老人完成檢查方為上計。他在腦海里飛速梳理手術室各個設備的功能,突然一道靈光閃過:血管造影機DSA兼具CT的功能,可以用這個設備代替增強CT查看患者的胸腔積液!
只不過,由于以往從未出現過這種情況,DSA的CT功能尚未開發,若要臨時使用,技師不但必須手動調試,還要花費時間制作影像圖,這無疑增加了技師的工作量。按照慣例,王博完全可以建議患者到CT室檢查??墒?,他于心不忍。
2017年進入介入手術室的時候,王博剛從學校畢業不久。他懷揣著濟世救人的理想,滿心希望每一位進入手術室的患者都能平安出院。沒過多久,殘酷的現實就讓他的“理想主義”遭受重創——他和同事雖妥善做好了術前準備,患者卻在即將上手術臺時因心力衰竭突然離世。這種無力的痛苦讓王博一度飽受煎熬,同時他也深刻認識到:每一臺手術都危險重重,處處藏匿風險,作為醫生,除了份內的工作,還必須有敏銳的預判力以及敢于和患者共患難的擔當。而他,誓要做那個披荊斬棘、全力以赴的開路人。
憑借豐富的經驗和熟練的專業技巧,王博完成了復雜的系統調試。為了節約時間,影像中心值班醫生錢坤特意從辦公室跑到手術室給出口頭診斷。正如王博所料,乾坤通過DSA清晰地觀察到了患者胸腔的情況,認為患者的胸腔積液并未加重。經過一些處理后,陳旻順利為老人完成了全身麻醉,手術正式開始。
坐輪椅手術,他說:患者第一
我院普外中心主任丁錦輝坐在介入手術室的椅子上,背后的工作人員輕托椅背,好讓他坐得穩一些。
“再往左一點,動作幅度稍小一些……”丁錦輝目不轉睛地盯著主刀醫生的動作,時不時提出一些要求和建議。腰坐得疼了,他就深呼吸一口氣,微微調整一個姿勢。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動作,對于丁錦輝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
不久前,丁錦輝因身體不適做了一個手術,目前正在住院接受康復治療,可他“身在病榻,心在臨床”,仍堅持參與一些病例討論和方案制定。無論是初出茅廬的小醫生,還是我院最權威的血管外科專家,丁錦輝的個人信條從未改變過:患者排在第一位。
4月3日晚,血管外科的醫生向丁錦輝匯報了和豐縣車禍老人的情況。丁錦輝躺在病榻上,和科室人員共同為老人制定了手術方案??粗〈采香俱驳闹魅?,心血管外科室的醫護人員哪里忍心讓他到手術現場來:如此復雜的手術,少說也得兩三個小時,即便僅是現場監督指導,不參與具體操作,對于尚在恢復期的患者來說,也屬莫大煎熬。
丁錦輝也覺得自己不用親臨現場。畢竟,他已經給兩位骨干醫生丁賀義、陳軒詳細交代了所有注意事項,至于操作技巧,兩位醫生都是血管外科的實力干將,他信得過??墒?,4月4日上午做完治療后,丁錦輝左思右想,還是忍不住托人用輪椅將自己推到了手術室。
在場所有人都驚詫不已。在疼痛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丁錦輝的痛苦寫在臉上,他無從遮掩,但對病人的關心和對手術的重視也寫在臉上,他坦坦蕩蕩。
丁賀義、陳軒臨危受命,完成高難度手術
尋找最合適的位置、放置支架、檢查支架位置……盡管沒有親自操刀,丁錦輝似乎也經歷了所有操作。直至影像顯示支架放置成功,動脈夾層被成功修復,他才長長地松了一口氣。
履行完醫生的職責,丁錦輝又變為患者,繼續接受治療。
“有事喊我,必應?!彼喴纬鲩T,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
全院上下一心,他們說:用心守護
4月4日19時,距離手術成功完成已過了兩個余小時,介入手術室的醫護人員仍然靜靜地守在老人身邊。
“我們決不能讓患者冒任何風險,一丁點也不行?!痹诮槿胧中g室的麻醉醫師初美玲為老人掖好被角,輕聲安撫老人家屬,“阿姨就快醒了,我們和ICU也協調好了床位,等血氧飽和度安全了就送她過去,別急?!?/span>
手術雖然非常順利,但是由于高齡和身體問題,老人的血氧飽和度一直處于較低水平。盡管從標準上看,老人的情況符合轉至ICU的條件,可醫護人員仍然不放心,他們不想讓老人處于任何風險之中。
通過加壓給氧和藥物治療,兩個小時后,老人的血氧飽和度升至97%,老人緩緩睜開了眼睛。
“阿姨,手術很順利,你會好起來的?!笔嗤瓿闪俗约旱募s定,她一直守護在她身邊。
老人眨了眨渾濁的老眼,微微點頭,用自己的方式和眼前的醫護人員道謝。
很快,老人被送入ICU病房,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中,病情逐漸趨于穩定。
是他們,一群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將她從死亡邊緣拯救過來。在不久的將來,她可以重新擁抱生活。
她或許永遠不會知道,為了抗住死神的致命一擊,這些今后可能與她再無交集的陌生人,曾經為她怎樣英勇地戰斗過。
編語:
救治危重癥患者是醫院的常態工作,這個故事,也是千萬故事中平凡的一則。
文中的老人是幸運的,在我院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在現代醫療技術的幫助下,老人重獲新生。如此嚴重的車禍傷,若是放在十年前,生存希望渺茫。
我們在感嘆醫學技術進步的同時,更要謳歌醫學的人文溫度。在這則故事中,無論是默默無聞的介入手術室護士,還是鼎鼎有名的血管外科專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踐行著“以患者為中心”的理想和追求。他們的醫者仁心和濟世情懷,令人動容。
即便是局中人,患者和家屬也未必知道自己故事的背后還有那么多故事。每一個細小的善意和愛,都不應被辜負。希望這些平凡的故事,能帶給你溫暖和力量。
中心醫院 宣傳科
2021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