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來稿】母親和小拐鄉衛生院陳蘭蘭的故事
(小拐鄉:阿北)我是一名患者家屬,家在小拐鄉,母親因病在家里休養,身體虛弱無法前往中心醫院進行各種醫療活動,我就聯系了中心醫院小拐鄉衛生院,詢問能否上門提供醫療服務,陳蘭蘭院長知道以后,當即帶著醫療團隊駕車十幾公里來到家中為母親提供醫療服務,細心、專業、耐心讓我深受感動。
第一次聽到陳蘭蘭這個名字是母親說的,她說:“鄉里衛生院有個醫生叫陳蘭蘭,人特別好,上次就是她到家里來幫我換藥的,讓我不用特意跑到市里中心醫院去換藥?!?;第一次看到陳蘭蘭的介紹是在中心醫院公眾號里的一篇文章《奮斗的青春最美麗——記小拐鄉衛生院陳蘭蘭》;第一次見到陳蘭蘭是她去家里給母親輸液,我對她的第一印象就是很年輕的一個小姑娘,干凈的白大褂,盤起的頭發,瘦瘦的很干練,說話做事很干脆。她和我說:“我們就是家庭醫生,有需要隨時聯系我,24小時我們都有值班醫生?!?/span>
小拐鄉衛生院負責三個村和一個牧場將近兩千號居民的日常醫療需求,所以會很忙。陳蘭蘭那幾天到家來輸液的時候都下午四五點了,一問才知道她從早晨上班出發一直到下午,都沒有休息沒有吃飯呢,想要留她在家里簡單吃點飯墊墊肚子,她總是忙得顧不上,偶爾經不住我的勸阻,才會收下一包牛奶,再三感謝之后才匆匆喝下充饑。她哪里知道真正需要說感謝的人是我,真心的謝謝她。
母親身上做了輸液港,正常情況下每個月都需要去中心醫院做一次維護,但是后來母親身體越發的虛弱,行動很不便,我就又向陳蘭蘭發出求助,問她是否能上門來幫忙維護,她仔細詢問了詳細情況,又咨詢了中心醫院血管通路管理??频耐?,叮囑我去醫院采購所需的藥和材料。最后母親在家里就完成了每月一次的維護,避免了來回三四個小時的舟車勞頓。
每次母親輸液的空閑,她會和我聊聊天,會說起她和我母親的相識,會說起她工作當中的趣事,也會說起她的夢想,說起她對小拐鄉衛生院未來的憧憬規劃。她也會和母親聊聊生活。她說話的時候,眼里有光,勝過我所見過的山川與河流。
我也知道她這樣做是為了緩解母親生病給我們帶來的緊張和焦慮。她的積極和陽光是可以給人帶來溫暖和力量的。
后來母親的病情越來越重了,陳蘭蘭院長建議我給母親輸一些白蛋白,可以讓母親的胃口精神狀態都好一些,各種的利弊也都告訴我,讓我選擇,聽從她的建議。母親輸液的那幾天精神狀態果然好了些許,我心里得到了些慰藉。母親因為吃不下飯,嚴重的營養不良,我咨詢她是否應該去醫院輸些營養液,她給了我很多有用的建議,還幫助我們安排了車輛,專人陪同轉診,協調高速檢查站快速通過,協調中心醫院急診科、血液腫瘤科辦理入院事宜。
遺憾的是,母親入院不到一周就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時間永遠定格在了2020年的12月24日。我把消息告訴陳蘭蘭的時候,她哽咽流淚了,我真的好難過,她是一個醫務工作者,看慣生死,應該是一個理性十足的人,而此時她卻這樣感性,我想是因為她和我一樣,心里都裝滿了我母親,難以接受離別。
現在回想起母親看病就醫的這幾年,其實有太多太多的人和事給我們幫助,給我們溫暖,在此一并感謝所有幫助過我母親的白衣天使們:醫務處李莉主任、血液腫瘤科胡軍主任、朱海鵬醫生、扎木護士,感謝中心醫院,感謝小拐鄉衛生院,感謝陳蘭蘭,你們完美的詮釋了醫者仁心。祝福所有的醫務工作者!
這張照片就是陳蘭蘭院長帶著醫療團隊為我母親做輸液港維護。
這張是梁文靜護士長在為一位哈薩克小朋友做核酸檢測,小朋友有些緊張,她跪在地上耐心的安撫小朋友,場面很感人,我在旁邊就拍下了照片。
這張是血液腫瘤科的扎木護士蹲在地上為患者扎針輸液(疫情前拍攝)。
中心醫院 宣傳科
2021年3月16日